跳到內容

跳到目錄

比德爾聖經——為愛爾蘭人點亮真理之光

比德爾聖經——為愛爾蘭人點亮真理之光

在1627年,威廉·比德爾來到了愛爾蘭。這位英格蘭的神職人員看到一個情況,感到很困惑。當時,愛爾蘭是個天主教國家,卻被信奉基督新教的英格蘭統治。基督新教的改革家幾乎把聖經翻譯成歐洲的所有語言,但愛爾蘭語卻被忽略。

比德爾很關心愛爾蘭人,他認為「不應該等到愛爾蘭人學會英語才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」,於是他著手印製愛爾蘭語的聖經。但反對他的人給他很大的壓力,特別是那些基督新教的教士們。為什麼呢?

愛爾蘭語受到打壓

比德爾很認真地學習愛爾蘭語。在他擔任都柏林三一學院的教務長期間,以及後來做基爾莫爾教區的主教時,他都一直鼓勵學生說愛爾蘭語。事實上,英格蘭女王伊利莎白一世當初創立三一學院時,目的就是為了培訓教士,使他們能用當地人的母語教人聖經。比德爾就是要實現女王的本意。

在基爾莫爾教區,大部分的居民都說愛爾蘭語,所以,比德爾堅持當地的教士都必須會說愛爾蘭語。他的這個要求跟使徒保羅的精神一致。保羅說:「在會眾裡,我寧可用悟性說五句話教導人,也不用外語說萬句話。」(哥林多前書14:19)對愛爾蘭人來說,英語就是他們不熟悉的外語。

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卻想盡辦法阻止他推廣愛爾蘭語。一些歷史家說,當時有些人聲稱使用愛爾蘭語會「危害國家安全」,說這樣做會「對政府不利」。另一些人更認為要讓愛爾蘭人對自己的文化一無所知,才符合英格蘭的利益。事實上,政府當時已經立法要求愛爾蘭人放棄自己的語言和文化,要他們學習英語和英式文化。

著手翻譯聖經

比德爾並沒有因為政府專制的做法而退縮。他到了愛爾蘭幾年後,就已著手把當時最新的英語聖經譯本,就是1611年出版的《英王欽定本》,翻譯成愛爾蘭語,希望平民百姓都可以看得懂聖經。他非常關心那些貧苦大眾,知道他們要是看不懂聖經,就無法得到永生了。(約翰福音17:3

其實,比德爾並不是最先看出這件事的人。早在30年前,另一位主教威廉·丹尼爾就已經看出,用外語學習聖經,就像「在迷霧中摸索」一樣,是多麼不容易的事。丹尼爾已經把《希臘語經卷》(新約)翻譯成愛爾蘭語,比德爾要做的就是翻譯《希伯來語經卷》(舊約),現在的比德爾聖經就是由這兩個部分組成的。事實上,在往後的300年,這是惟一 完整的愛爾蘭語聖經譯本。

比德爾找到兩個翻譯員幫忙,他們的母語都是愛爾蘭語。翻譯員根據英語聖經翻譯成愛爾蘭語的草稿後,本身是希伯來語專家的比德爾就跟另外一兩位可靠的助手,煞費苦心地校對和修改每一節經文。他們參考了一本意大利語譯本,是由瑞士神學家喬瓦尼·迪奧達蒂翻譯的,同時也參考了希臘語《七十子譯本》和一份珍貴的希伯來語經卷抄本。

這個翻譯團隊參考了《英王欽定本》翻譯員的做法 *,在聖經裡的幾個地方保留了上帝的名字耶和華。其中一節經文是出埃及記6:3,他們把上帝的名字耶和華翻譯成愛爾蘭語的「Iehovah」。比德爾的原稿保存在愛爾蘭都柏林的馬什圖書館。(請看附欄「比德爾的貢獻受到肯定」)

幾經波折,終於出版

大約在1640年,比德爾完成了翻譯工作。可是他沒有辦法出版這本聖經。為什麼呢?其中一個原因是,他仍然受到猛烈的攻擊。為了否定這個譯本,反對者誹謗比德爾的主要翻譯員,甚至把他逮捕,關進監牢裡。更糟的是,愛爾蘭在1641年爆發了血腥的反英叛亂,從英格蘭來的比德爾被捲入了衝突之中。愛爾蘭人知道比德爾是真誠關心他們的,所以在叛亂中保護了他好一段時間。但他後來還是被叛軍關進環境極惡劣的牢房裡,受到苦待,結果他的身體受不住折磨,在1642年去世。在有生之年,他都沒有看到自己的譯本出版。

比德爾聖經原稿的封面,約1640年完成;比德爾聖經印刷本,1685年出版

比德爾的家被破壞和洗劫一空,他的心血也差點被毀了。幸好他的一個好朋友把譯稿保存下來。譯稿輾轉到了納齊蘇斯·馬什的手中。馬什後來成了阿馬教區主教,同時也是愛爾蘭教會的領袖。他得到科學家玻意耳的資助,終於排除萬難,在1685年出版了比德爾聖經。

看似微不足道,其實意義重大

雖然比德爾聖經並沒有贏得世人的讚譽,可是,比德爾付出的努力讓更多人能明白聖經。得益的不只是住在愛爾蘭的人,還包括分布在蘇格蘭和其他地方的人。他們現在可以用自己的母語來閱讀聖經,心靈的需要也得到滿足。(馬太福音5:3,6

「我們讀比德爾聖經,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聽到聖經真理了。用母語學習聖經,就好像拿對了鑰匙,去把知識的大門打開,讓我和家人更了解聖經中奇妙的真理。」

直到今日,比德爾聖經仍繼續幫助那些尋找真理的人。有一個說愛爾蘭語的人最近開始學習聖經,他說:「我們讀比德爾聖經,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聽到聖經真理了。用母語學習聖經,就好像拿對了鑰匙,去把知識的大門打開,讓我和家人更了解聖經中奇妙的真理。」

^ 12段 比德爾可能認識《英王欽定本》翻譯團隊的不少成員。